首页 >  聚焦 >

点映票房破2亿的《八佰》到底能不能救市?看体量也要看质量|环球微动态

2023-03-29 11:04:54 来源:小龙影音坊

《八佰》能否救市?先来看看数据。

8月19日,《八佰》正式上映前2天,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复工后总票房正式突破10亿。这个成绩的突破一共花了31天的时间,而《八佰》仅凭黄金档的点映就贡献了其中1.7亿的票房。

8月20日,《八佰》正式上映前1天,凭借前一周五和当周4个工作日的黄金场点映,影片的票房已成功突破2亿大关。仅凭点映《八佰》就已成为2020年中国内地上映新片中的票房冠军。


(相关资料图)

这样的成绩当然很好,但似乎也在预料之中,因为无论结果如何,《八佰》早就已经被赋予了救市的重任。尽管此前的多轮探路者,尤其是复映的《星际穿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已经给市场注入过活力,但暑期周末五六千万的票房距离真正恢复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凭一己之力大幅提振市场,是业界的期待,也是《八佰》的使命。当然,片方应该也是对这部投资巨大的影片寄予厚望,因为无论是否盈利都至少可以回笼资金。

《八佰》到底能否完成它救市的使命?一方面看体量,另一方面看质量。

从体量上来说,《八佰》不仅在同档期风头无二,放在国产电影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大制作。影片耗资达到了7亿元,一比一生造了苏州河两岸的“天堂和地狱”四行仓库及租界内风光,河是现挖的,建筑是现挖的。影片从立项到最终呈现跨越了十个年头,剧组拍摄周期达到了18个月,这在国产影史上是很惊人的。换算下来,《八佰》的投资超过了1亿美元,即便放在国际上与欧美大片相比也可以算得上大制作。

从宣发和营销的层面来说,《八佰》带着出品方和院线的期待而来。原定2019年上映,当时业界认为它有破票房纪录的潜质。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影片的正式上映推迟到了2020年8月,且仍处于影院复工的市场恢复期,票房方面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明显院线和片方依然对其寄予厚望,周间的点映票房惊人,让大盘也出现了周间超过前一周周末的盛况,首映日排片更是直接拿下了总排片的一半以上,体量上可以算得上档期内的超级大片。

至于影片质量,其实是见仁见智的事。不可否认,影片点映后也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反馈。不过还是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看一下《八佰》的质量。首先基于其巨大的投资,影片的硬实力不容小觑。场景的还原上较为细致,无论是四行仓库内的粗粝还是河对岸十里洋场的华丽都能感受到质感。亚洲首部全程用IMAX摄影机完成拍摄的影片也让画面本身的质量有了保证。

看过影片后我也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演员的表演大家可以放心。王千源、张译、姜武、黄志忠、刘晓庆等公认的实力派演员自不必说,依然保持着一贯高水准的表演。此前在一些影片中的表演仍略显稚嫩的欧豪和魏晨此次担任重要角色,呈现出较大的突破。欧豪戏份吃重,角色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被照顾得相当不错;而魏晨的表演可谓是脱胎换骨,为了呈现出角色骨肉如柴的特点,他比以往又瘦了许多,虽然很多镜头里并不能太清晰地看见他的脸,但身形和台词就足以彰显角色硬朗到粗犷的个性。此外,扮演小湖北和小七月的两位年轻演员张俊一、张宥浩的表现亦是可圈可点。其他演员如杜淳、唐艺昕等也各有优点,不再详述。总而言之,在演员这一块,18个月的打磨保证了最终他们有水平的发挥。

当然,争议在所难免。影片自点映开始甚至追溯到开拍之时,争议就没有停止过。《八佰》的故事有历史事件为依托,但事件的解读本身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法,那就更别提需要在细节上进行种种艺术加工的电影了。基于事件的特殊性,影片既没办法对故事的起因给出更多层次的刻画,也没办法把故事人物的结局进一步延伸,甚至在故事中也不得不对某些潜在的争议性议题闪烁其词,这当然给讲故事带来了局限性。即便如此,历史博主们依然有很多话要说,几乎和电影博主吵了起来。

其实站在各自的角度上,历史博主对“真相”的较真和电影博主对艺术表达的侧重都没错。如果只考虑艺术表达,那匹白马、那段京戏以及那群其他主旋律影片中可能很难见到的接地气的兵都足够值得称道,但因为谈及了历史,《八佰》注定无法跨越历史层面的争议,而这争议恐怕不是因为拍了电影才存在,而是因电影的上映而被拿来讨论。无论如何,争议的存在是必然,客观上对于电影的讨论度也未必是坏事。

按照这样的态势来看,无论《八佰》后续的发挥如何,影片都已让内地电影大盘在复工后迎来一次真正的高潮,说它救市并不为过。当然,这波热度能够持续多久则仍有待观察后续票房走势。好在8月25日将迎来七夕新片,8月28日《盗梦空间》复映,9月4日《信条》首映,《花木兰》也将在近期上映,《八佰》带起的市场热度不愁没有电影承接,希望院线能够在大片刺激下进一步焕发活力。

标签:

珠宝展示